7月27日,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,2025年普通高考本科批次的征集志愿开始了银丰配资,共有11454名考生成功投档。
其中,普通类(历史)投出3883人,普通类(物理)投出6006人,艺体类统考投出1565人。艺体类统考中,体育类投出442人,音乐类投出236人,舞蹈类投出69人,美术与设计类投出656人,书法类投出7人,播音与主持类投出35人,表演与导演类投出120人。
这次征集志愿是本科批次降分10分后的结果,按照大约10万人抢32997个名额的比例,最终仅有三分之一的考生(11454人)成功投档。
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还透露,第二次征集志愿即将进行。根据第一次的情况,第二次征集志愿可能还会再降10至20分。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密切关注后续通知,抓住最后一次升学机会。
展开剩余69%那为什么在降10分的情况下银丰配资,只有这么少的考生成功投档呢?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民办高校的冷遇。
据悉,在第一次征集志愿的高校名单中,除了中南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江南大学、湖南师范大学、河北工业大学等少数公办高校外,剩下的大多数名额来自民办高校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。
以湛江科技学院为例,今年该校计划招收7544人,然而本科批次正常投档结束时,实际只招到1189人,八成以上的名额都空缺。第一次征集志愿的计划数为6377人,结果只有711人投档,补录投档率仅为11%。
那么,为什么民办高校如此冷门呢?以下几点可能是关键原因:
1. **学费过高**:相比公办高校,民办高校的学费通常较贵。像湛江科技学院,学费就高达3.2万到3.8万每年,再加上住宿费和生活费,四年总花费可能超过20万,普通家庭很难承担。
2. **缺乏特色专业**:许多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较为普通,诸如经济学、会计、英语等基础专业,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。加之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、教学资源有限,教学质量与公办院校相比差距明显,学生毕业后竞争力不足。
3. **学历含金量低**:如今社会上学历的贬值现象严重,许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985、211、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,公办的“双非”高校也有一定优势,而民办本科毕业生的含金量普遍较低,很多考生宁愿选择复读或报考高职专科,也不愿报考民办本科院校。
4. **高职院校的崛起**:技术类人才的需求激增,一些高职专科院校凭借产业合作、校企对接等优势,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,且薪资待遇不错,甚至部分学校实现“入学即就业”。相比之下,民办本科院校的吸引力逐渐减弱。
民办高校的冷淡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:一方面,高等教育资源已经不再稀缺,很多考生可以轻松进入大学;另一方面,学历的快速贬值让考生和家长的选择变得更加理性、挑剔。对院校、专业以及录取结果不满意时,他们更倾向于放弃,而不是勉强就读。
这也表明,民办高校的“躺着赚钱”时代已经过去。如果想要生存和发展下去,它们必须进行自我改革,提升师资力量,优化专业课程,提升教学质量,增强学历的含金量,确保学生能顺利就业,才能吸引足够的生源。
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!
发布于:山东省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